工程项目管理中机电工程施工资源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机电工程施工资源管理

国通工程造价

机电工程项目的资源是指生产力作用于项目的有关要素,即投入项目的人力资源、材料、施工机械和资金等。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在过程中合理流动和寻求动态平衡,在运行中得到合理使用,最终实现各项资源的节约。本目的重点是:运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有关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本书大纲相关知识,结合机电工程施工资源管理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材料管理的要求,施工机械管理的要求,应用在机电工程项目资源管理实践中。

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资源中的员工,具有能动性、可控性、组合性和变化性。机电工程人力资源和用工管理,应联系施工项目特点,明确责任制,调动积极性,发挥潜能,提高劳动效率。

一、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劳动力的动态管理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施工条件的变化对劳动力进行跟踪平衡、协调,以解决劳务失衡、劳务与生产要求脱节的动态过程。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动态管理以进度计划和合同为依据,满足工程需要。

(2)动态管理应允许人力资源在企业内作充分的合理流动。

(3)动态管理应以动态平衡和日常调度为手段。

(4)动态管理应以达到人力资源优化组合,充分调动积极性为目。

二、机电工程项目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要求

(一)特种作业人员要求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中,机电安装企业有焊工、起重工、电工、场内运输工(又车工)、架子工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和制度,强制性地使从事危险环境作业的工人通过培训掌握本工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以保证在危险环境条件下的安全作业。

1.资格条件要求

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2.培训要求

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

3.管理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证每三年进行一次复审。对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重新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要求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2011年7月1号起施行)规定,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机电安装企业中,主要指的是从事上述设备制造和安装的生产人员,如焊工、探伤工、司炉工、水处理工等。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焊工、探伤工、司炉工、水处理工等的培训、考试、发证及上岗的管理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办法。

1、从事锅炉、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焊接的焊工的要求

(1)基本要求。焊接应由持有相应类别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合格证书”的焊工担任。

(2)合格证管理要求。焊工合格证(合格项目)有效期3年。中断受监察设备焊接工作6个月以上的,再从事受监察设备焊接工作时,必须重新考试。

2.无损检测人员的要求

(1)级别分类和要求。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I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其中:

1)I级人员可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2)Ⅱ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程序,并按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3)Ⅲ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解释检测结果,仲裁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4)持证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资格证级别、方法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2)资格要求。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资格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

(三)施工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要求

1.施工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队伍,进行培训、管理并建立档案机制。

2.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配置特种作业人员的工种和数量,并体现在劳动力计划中。

3.用人单位应当聘(雇)用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从事相关管理和作业工作,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管理。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时应当随身携带证件,并自觉接受用人单位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遵守规定,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或者报告。

工程概算中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内容

欢迎转发、收藏!工程造价资料,联系我们免费领取!

相关新闻